中華慈善總會8日在京發(fā)布首冊《慈善讀本》。專供小學的讀本中,目錄中未出現(xiàn)一個“錢”或相關的字眼兒,通篇亦未宣傳捐款,而喜羊羊的故事、邁克·杰克遜的公益歌曲,卻出現(xiàn)在了讀本中。(11月9日《北京日報》)
首冊《慈善讀本》進學校,體現(xiàn)了中華慈善總會與教育主管部門嘗試愛心教育“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創(chuàng)新,順應了公眾渴盼道德回歸的民意訴求,盡管教育效果尚需實踐檢驗,但此舉對社會道德教育的引領作用卻是不言而喻的。而《慈善讀本》通篇亦未宣傳捐款并以免費形式發(fā)放,更避開了誘捐的嫌疑,且不增加學生負擔,著實值得稱道。
應該說,《慈善讀本》在無章可循、無例可考的情況下,積極探索青少年慈善教育的內容、方法和途徑,以培養(yǎng)青少年的慈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校園中弘揚慈善文化,其良苦用心值得肯定;同時,該讀本以“愛心”為主打詞,以愛心序曲、愛心歌曲、愛心圖片、愛心故事、愛心童話、愛心劇場、愛心行動等單元為架構,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詮釋慈善的理念,對孩子施以“愛心”的感染和熏陶,并以孩子們力所能及的愛心行動讓孩子感受奉獻愛心時收獲的快樂,這種快樂慈善的教育方式尤其值得贊賞。
實施愛心教育“從娃娃抓起”事關孩子健康成長的百年大計,讓慈善文化成書并融入校園,填補了愛心教育沒有課程、缺乏教材的空白,其意義顯而易見。但由于學校并非世外桃源,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不能止于本本的說教,需要得到學校之外的家庭和社會的慈善環(huán)境的配合與支撐,否則,學生從《慈善讀本》上得到的愛心認知,勢必會因外部世界的功利性而折扣其教育效果,正所謂“一個行動頂?shù)蒙弦淮蚓V領”。因此,愛心教育既要充分發(fā)揮《慈善讀本》的閱讀作用,更要舉13億國人之力,用我們的愛心行動編寫好社會這部“無字之書”。
依我之見,被稱為“無字之書”的社會慈善“讀本”,應當包括完善規(guī)范的慈善機制、公開透明的慈善管理、全民力挺的慈善氛圍、見賢思齊的慈善楷模、我為人人的慈善常態(tài),等等。而至關重要的是為人父母者樂善好施的言傳身教和遠離溺愛的家庭教育。君不見公交車上的如此一幕:一位母親帶著一個孩子分別坐在兩個座位上,一老年人上車,孩子欲讓座,這位母親說:“坐著,人這么多擠著你怎么辦!”由此看來,鮮亮的書本教育在生活的功利教育面前不堪一擊。還有,時下孩子的愛心空白和責任缺失,眾星捧月般的家庭溺愛管理當屬罪魁禍首。試想,在一個處處“以我為核心”的孩子的眼里,只有私欲、享受和獨尊,哪有對父母辛勞的理解和對他人的示愛與付出,這種有悖《慈善讀本》說教的生活現(xiàn)實,勢必動搖孩子對慈善愛心的堅守。
時下有一種說法,叫“5+2=0”。即學生在學校5天里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和2天在家庭所受的不良影響相抵消了。這種說法固然有點偏激,但從一個側面也說明家庭和社會的不良影響對學校教育沖擊的力度之大。因此,我們在為《慈善讀本》進入校園的創(chuàng)舉叫好的同時,不能忘記自己在家庭教育和社會生活中科學施教、踐行愛心的責任,因為每個人都是社會“無字之書”的編寫者。(張玉勝)